除了春节期间被挂上红灯笼和中国结外,路灯很少会被人注意到。直到有一天下午雷暴降临,夏日午后3点就黑暗如半夜。这时候,街上的路灯竟然亮了!所以城市里的路灯,到底是怎么运行的?是到了某个点就按时开关,还是根据天色明暗来控制的呢?
我们先来看看路灯的结构。路灯一般分布在路边或是路边的绿化带中,并由埋在地下大约0.3米至0.6米左右的电缆串联起来,它们就像是我们用来装饰的串灯一样,只要接通电闸就可以点亮一连串的路灯。这些大串灯的开关在市政管理部门,只需要开关电闸,就可以打开或关闭一整个区域的路灯。
那电闸是由谁控制,又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开或关的呢?
这个电闸.早是手动的,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操作,这片区域的灯才会亮或者灭。路灯的状态,完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操作和主观判断。路灯发明之初每天由专人点亮路灯,这种方法对于小地方还是很合适的,比如中国.早的路灯出现在上海时仅仅只有一条街的长度,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,这种人工点亮每一个灯的做法完全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照明需求,如今只能在一些私人庭院发挥一点作用了。
但要是在大城市,路灯还由个人操作就会遇到难题:因为城市区域大,工作人员不好判断城市其他地方是不是需要照明。另外,如果开灯关灯的时间不恰当,也会造成问题。开灯时间长了,会浪费很多电;开灯时间短了,会影响交通安全。
所以后来,很多城市根据当地四季昼夜长短,制定了路灯工作的时间表,再使用机械定时,把开关路灯的任务交给定时器,让城市里的路灯可以合理准时地工作和休息。现代都市中的路灯都是这样定时开关的。
按制定的时间表运行路灯是一种理想状况,毕竟一年总有几次黑云压城、提前天黑的时候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,一些道路安装了智能路灯。这些平时其貌不扬的路灯可以在大雾或阴雨等特殊天气中提前亮起,还可以为城市提供车流量监控、空气质量监测、物联网追踪和云计算等服务,比如在英国纽卡瑟尔大学就是利用这种智能路灯收集数据,监测当地空气质量与车流量之间的关系,为城市交通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。这种智能路灯甚至在自身损坏之后会主动呼叫工人维修,不需要工人们每天在街上去巡查。
还有一种情况,比如某块区域的人流量和车流量比较小,但在个别时候又有照明需求,这时候运动感应路灯就能派上用场了。路灯只在有人或有车经过的时候才会亮起来,跟楼道里的声控光控灯一样,有用,节能。
数量惊人的路灯每时每刻收集的数据是海量的,这些数据又需要及时通过网络上传再让计算机处理,这对网络通讯的速度和计算机的运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这也是除了制造成本之外,智能路灯还没有普及的原因。但随着云计算与5G的普及,智能路灯的大规模普及是可以预见的。我们的生活也会像路灯一样,越来越智能化与便利化。